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材料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精密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材料科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其工作原理基于材料的极化特性和电介质在电场中的能量损耗。当材料置于电场中时,会发生极化现象,产生感应电荷,形成电容。通过测量材料在电场中的电容变化或电流响应,可以计算出材料的介电常数。同时,由于电介质在电场中会发生能量损耗,产生热量,通过测量这部分损耗,可以计算出介质损耗因数。
1、样品准备与选择:
样品应尽可能保持平整,以确保测试时电极与样品表面的良好接触。
样品尺寸应符合仪器要求,通常为圆形且直径在特定范围内(如50.4--52mm/38.4--40mm),以减小因样品边缘泄漏和边缘电场引起的误差。
样品厚度应在1-5mm之间,过薄或过厚的样品都会影响测试精度。
2、仪器连接与设置:
确保仪器与电源连接良好,并打开预热至稳定状态。
根据样品类型和测试需求选择合适的测试频率和电压。
校准仪器,包括调零、调谐等步骤,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测试操作:
将样品放入测试夹具中,确保样品与电极接触良好。
调节测试夹具的测微杆,使平板电容器极片夹住样品,但不要过紧或过松。
读取并记录测试装置显示屏上的数值,如样品厚度、电容值等。
改变主调电容容量,使主机处于谐振点上,并记录相关数据。
取出样品后重新调节测试夹具,使主机再回到谐振点上,并记录新的数值。
4、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测试数据计算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
对测试结果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准确性。
分析测试数据时注意考虑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